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卷一
- 时间:
- 2020-07-17 15:08:07
- 作者:
- 吴老师
- 阅读:
- 来源:
-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提问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的书体是( )。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1.【答案】C。解析: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雅俗共赏、最具实用价值的书体,《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故本题选择C项。
2.在必修一的梳理探究模块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优美的汉字部分,学习到楷书时,教师进行提问以下不属于楷书四大家的是( )。
A.欧阳询 B.赵孟頫 C.颜真卿 D.苏轼
2.【答案】D。解析:欧阳询、赵孟頫、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没有苏轼。故本题选择D项。
3.教学《赤壁赋》,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句话,下列解说不正确的是( )。
A.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
B.如:样子,与“然”的用法相同。
C.这句话是定语后置句,应为“纵所如之一苇,凌茫然之万倾。”。
D.凌:越过。
3.【答案】B。解析:如:往,去,是个动词。整个句子可译为“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故本题选择B项。
4.虚词的学习是高中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虚词一共18个,其中关于重点虚词“之”的句子,用法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的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B.“夫晋,何厌之有”,“之”的作用是凑足音节,无意义。
C.“蚓无爪牙之利”,“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D.“顷之,持一象笏至”,“之”是音节助词,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4.【参考答案】B。解析:B项,“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故本题选择B项。
5.在进行“促进语言规范使用”的主题班会中,同学们就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句子进行讨论,下列哪个句子表述清楚明白、没有语病( )。
A.资源教室是为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特殊教育专业服务的场所,应具备特殊教育咨询、测查、评估、建档等活动的功能。
B.经过智能化改造升级,企业生产效率将提高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约22%,不良品率降低逾20%以上,交付周期缩短一半,保证了企业产品的高品质。
C.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因此,幼儿园该不该布置家庭作业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而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定。
D.交互式是互联网显著的技术特点之一,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一方面可以加快信息的发布和互联互通,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有效治理。
5.【答案】D。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该在“殊教育咨询”前加“开展”;B项,成分赘余,“逾、以上”意思重复;C项,不合逻辑,“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定”应该是“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故本题选择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