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六
- 时间:
- 2022-05-26 09:31:10
- 作者:
- 赵老师
- 阅读:
- 来源:
-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测验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B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2、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D )。
A.直觉观察时期之前
B.直觉观察时期
C.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
D.系统综合发展时期
3、“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4、教育活动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是( A )。
A.教师和学生
B.教科书和教学媒体
C.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D.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5、“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D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6、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为( B )。
A.教育目标
B.管理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目的
7、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C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8、西方首先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是( D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卢梭
D.杜威
9、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评价韵是( D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非正式评定
10、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D)。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11、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 C )。
A.一般群体
B.特殊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2、(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13、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D )。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14、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 )。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15、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B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6、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说的是课外活动的( B )特点。
A.灵活性
B.开放性
C.兴趣性
D.自主性
17、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C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18、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 C )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9、“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这句话的作者是( A )。
A.华生
B.洛克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2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C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二、简答题
21、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是什么?
[答题要点]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不甚了解,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教师应尽快让学生习惯新的生活制度,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项认真的工作,通过学习能知道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对小学生而言,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他们对老师怎样对待他,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反应十分敏感。分数带有教师的评价,所以,学生很快就了解到分数的作用,高分就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兴趣与习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解。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安排教学过程。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儿童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常常和对成绩带来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 这种满足感是伴随着教师的称赞、夸奖而增强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多鼓励,这对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非常重要。
22、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
[答题要点]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 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2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要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所追求的需要有层次之分,人们总是在尽力满足某种需要.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基于以上假设,他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从低到高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40分)
26、地震中的父与子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l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l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问题(一):试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问题(二):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三):设计本文教学重点部分的教学流程,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题要点】
问题(一):本篇课文情节感人,催人泪下,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清楚地记叙了整个事件的过程。全文线索清楚,紧紧围绕着父子都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来展开。文中父亲对儿子说的那句话共出现了三次,虽分别出自父子之口,但一次比一次表现了父亲,一个伟大的父亲对儿子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写出了父亲的伟大。另外,在叙事过程中,作者紧紧抓住了父亲的语言、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生动地刻画出了父亲的形象,作者处理多处语句都采用了感叹句,表现了事态发展的紧张,表现了父子二人焦急、迫切的心情。
问题(二):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④认识并会写生字,正确读写、理解重点词语。②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问题(三):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杉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设计理由]让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人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1)对这位父亲说:“你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2)对这位父亲说:“你的爱是真心的爱,你的爱给了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3)对阿曼达说:“你拥有这样的父亲真幸福呀!”
(4)对阿曼达说:“你真了不起,在那种危险的时刻,你能平静地等父亲来救援,并且先让同学们出来,这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的事。”
(5)想对父子说:“是你们让我知道爱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6)爱和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有了爱没有做不到的事,像那首歌里唱道的:“死神也会望而却步!”
2.(课件)讲述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以及全国人民对苦难同胞无私的爱。
[设计理由]通过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和观看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将文中的思想感情融入现实生活中,进一步地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
五、布置作业
孩子们,地震中的父亲以永不放弃、信守承诺表达了对儿子的爱。而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它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我们都在生活的点滴上,在细节上,在一言一举中感受着父母的爱!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且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
以上是湖南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六的所有内容,更多湖南教师资格网的信息,如湖南教师资格常见问题、湖南教师资格认定、湖南小学教师、湖南教师招聘等,敬请关注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网http://www.jszgw.hn.cn